分析采用有限元軟件M工DASGTS,建立實體模型,模型包括一側的鋼梁、側橋梁模板及對拉螺桿。荷載施加在側橋梁模板上,再通過對拉螺桿作用在鋼梁上。不在鋼梁上直接加荷載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真實地反映作為面荷載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通過對拉螺桿轉(zhuǎn)化為多個集中力作用在梁腹板上的過程,利用實體模型仿真能夠較為真是地反映局部受力及變形的優(yōu)勢,使結果盡可能貼近實際。型鋼梁及對拉螺桿均為鋼材,彈性模量2.06X105N/mm2,橋梁模板為木材,彈性模量1X104N/mm2。模型如圖3所示。型鋼梁兩端與勁性柱內(nèi)鋼柱焊接連接,因此兩端施加全自由度約束;橋梁模板擱置在橋梁模板支架上,因此橋梁模板底邊約束豎向位移和軸向位移,橋梁模板側邊約束軸向位移。驗算強度時,根據(jù)《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666-2011第4.3.6條采用1.35X0.9恒+1.4活的組合。驗算變形時,采用永久標準值組合。應力及變形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型鋼梁的最大側向變形發(fā)生在跨中底部,大小66.68mm,為跨度1/306,整體側向變形較大。梁上最大應力354.4N/mm2,已經(jīng)超過80mm板厚翼緣處Q390鋼的屈服強度295N/mm2?梢钥闯,不做加固,僅靠型鋼梁自身的平面外剛度弱軸受力、承載橋梁模板上的混凝土側壓力是不可行的,必須做適當?shù)膫认蚣庸,改善型鋼梁弱軸受力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實體模型分析結果小于基于結構力學的理論解,是由于型鋼梁腹板高度大,自身發(fā)生了局部相對變形所致。http://emlojdap.cn/ |